新聞資訊
news大河奔騰天地間,文明綿延古今傳。河流,是文明的搖籃,也是發展的血脈。
從中國的海河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從烏茲別克斯坦的錫爾河到埃及的尼羅河,從歐洲的多瑙河到阿聯酋的迪拜河——河流奔流不息,跨越山海,串聯起不同的國度與文明,匯聚起一座座能源豐碑,講述中國能建天津電建(以下簡稱天津電建)用匠心與擔當,在上合組織的廣袤土地上,刻下的深深印記……
海河:津門脈動的能源印記
——“繞不開‘河’,離不開‘和’,撇不開‘合’。”
當海河的晨霧輕撫電廠的吊臂,這座“地當九河要津”的城市正將“津”字招牌的火種播撒向世界。
海河蜿蜒穿津而過,漕運古帆的剪影與現代橋梁交疊,流淌著九河下梢的千年煙火。
在天津電建的企業展廳里,一組數據訴說著他的成長軌跡:1958年遠赴蒙古援建蘇赫巴托熱電廠,現已走向33個國家的建設現場,累計承建30臺百萬千瓦級機組,裝機總量突破1000億瓦,斬獲6項魯班獎、20項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作為天津電建的誕生地,海河不僅孕育了天津電建“奮起爭先、嚴謹實干”的文化,更見證著亞洲首臺H級燃氣輪機在軍糧城電廠轟然啟動,將天然氣轉化為清潔電力;唯一一臺百萬機組北疆電廠的海水循環經濟模式,讓每度電都帶著渤海的咸鮮氣息;從1964年清河街14號的初創,到如今ENR全球承包商250強,海河的潮汐始終與天津電建的脈搏同頻共振。
“追溯各個國家的文明起源,繞不開‘河’;促進各個文明的交流互鑒,離不開‘和’;推動互利合作、融合發展,撇不開‘合’”。
如天津電建黨委書記、董事長許棟所言,天津電建以電為筆,以河為墨,用鋼鐵與電流編織紐帶,讓“津”字招牌的聲浪涌動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能源動脈,以“中國建造”的工匠精神,奏響和而不同、和諧共處,和合共生、合力發展的強音。
印度河:文明長河的綠色躍遷
——“這是巴基斯坦電力建設史上的奇跡。”
印度河自雪域高原奔涌而下,沖積出巴基斯坦的沃野糧倉,天津電建讓電站與恒河平原共譜新篇,在文明的發源地奏響“綠色能源絲綢之路”的樂章。
這里有“中國速度”的傳奇。
中巴經濟走廊首個能源項目薩希瓦爾電站2號機組提前兩個月完成168小時試運行,創造“22個月零8天投產”的行業標桿。
時任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評價,“薩希瓦爾電站為中巴經濟走廊爭了光、添了彩,樹立了標桿?!?/span>
巴基斯坦電力部長在投產儀式上感慨:“這是巴基斯坦電力建設史上的奇跡。”
項目還摘得巴基斯坦“年度卓越環境獎”、國優金獎。
亞洲首臺9H級燃機必凱項目僅17個月實現并網發電,鑄就無懼風雨的“電建鐵軍”。
亞洲最大9H級燃機工程百路凱項目,僅31天完成機組性能試驗,開創9HA型燃機最短安裝工期世界紀錄,彰顯中國企業在高端能源裝備領域的硬核實力。
這里是“中國精度”的見證。
在塔爾沙漠邊緣的胡布電站,天津電建工程師運用三維建模技術,將汽輪發電機基座安裝精度控制在0.5毫米級;42216道承壓焊口無一泄漏,相控陣檢測技術填補巴基斯坦行業空白,獲國際工程管理大獎,項目每年供應90億度電力滿足400萬家庭需求,占巴基斯坦全國用電增量的18%。
驅動綠色轉型,錨定生態坐標。
這不僅是電力升級,更是發展理念的躍遷——天津電建承建項目不僅是“友誼工程、民心工程、樣板工程”,更讓“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助力巴基斯坦在能源自主與低碳轉型中邁出堅實步伐,讓文明長河奔涌向更可持續的未來。
多瑙河:“和”文化紐帶與藍絲帶地標
——“我做夢都沒想到它長這樣!”
多瑙河如藍色絲帶橫貫歐洲,與多瑙河的航運信號燈遙相呼應。這里沒有煙囪與濃煙,只有清潔能源與巴洛克建筑的相映成趣。
這里,有合作的突破。
塞爾維亞潘切沃市160兆瓦聯合循環電站的汽輪機發出平穩的運轉聲。這座橫跨歐標與塞標的能源樞紐,從資質獲取階段就創造了奇跡——
作為塞爾維亞重點能源建設項目,潘切沃項目集歐標、塞標于一體,可為當地工廠提供高、中、低三種壓力等級的蒸汽和工業用電,多余電能送入塞爾維亞電網,成為引領時代的多瑙河畔“新地標”。
時任商務經理丁世禮與屬地員工尼古拉組成的“尋才小隊”,三個月內走訪53名塞爾維亞工程師,最終創造中國企業在塞資質審批最快紀錄。
這里,有最美礦山。
2021年10月,天津電建參建的丘卡盧·佩吉銅金礦項目舉行投產儀式,這也標志著中塞“一帶一路”重要合作項目正式啟航。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出席儀式,并稱贊“這座礦山看起來真壯觀,我做夢都沒想到它長這樣!”
此前,百年礦城正在經歷著轉型的陣痛,天津電建承接礦山項目后,完成磨礦車間土建工程和110千伏變電站建筑安裝,選礦廢水回收率達95%以上,尾礦庫復墾區種植的松樹已長高至3米。
這個世界級超大型銅礦項目采用中國技術建成塞爾維亞“首座現代化綠色礦山”成為現實,也成為世界級超大型高品位銅礦。
這里,有歡聲笑語。
屬地員工尼古拉在家表演“宋代點茶”“繪鼻煙壺”“編中國結”的技術,回憶著作為優秀員工到中國的所見所聞。
天津電建援建的社區足球場,如今已成為當地青少年的樂園。屬地員工米蘭的手機里存著他的兒子在社區足球場踢進制勝一球的瞬間。米蘭說,“中國朋友不僅帶來了先進技術,更帶來了對生活的熱愛。”
以水為媒,和合共生。天津電建以和諧共贏為紐帶,以綠色創新為底色,讓多瑙河的藍絲帶串聯起中塞兩國的友誼與夢想。這條奔流不息的河流,見證著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更承載著文明互鑒的軟實力。
錫爾河:中亞綠洲的能源“合”作
——“‘綠色絲綢之路’框架下開展國際合作。”
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錫爾河平原,天津電建承建的兩座現代化能源工程正重塑中亞能源格局。錫爾河二期1600兆瓦聯合循環電站與1吉瓦光伏項目,以“合”作之筆,在“綠色絲綢之路”上書寫中國—中亞-中亞合作新篇。
錫爾河二期電站作為中亞最大聯合循環電站,搭載世界先進J級燃機“心臟”,聯合循環效率突破60%,年發電量達120億千瓦時,年省天然氣11億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220萬噸,相當于植樹1.2億棵。
面對烏茲別克斯坦、美、中、德等8類標準的融合挑戰,技術團隊開發“標準轉換矩陣”,將1200余份圖紙屬地化轉換,通過“三審三查”機制使圖紙通過率從65%躍升至92%?!?/span>AI+人工”雙巡檢模式更實現連續500天零安全事故,打造國際化“綠能樞紐”。
沙漠之上,1吉瓦光伏項目的藍色板陣如紐帶鋪展。
作為中國—中亞峰會-中亞峰會后首個大型新能源項目,575瓦單晶組件與平單軸跟蹤支架精準捕光,創新“板上發電、板下牧草”模式讓植被覆蓋率從5%升至35%,瀕危物種重現沙丘。
“這些藍色板板能種出草來!”牧民薩迪克的贊嘆道出生態奇跡。
當地居民古爾諾拉感慨:“中國企業在荒漠建起綠色基地,這是偉大奇跡?!表椖繌氐捉鉀Q偏遠地區斷電難題,成為真正的惠民工程。
從“技能輸出”到“能力共建”,民心相通的“軟基建”同步推進。
“焊接星火計劃”培訓屬地農民取證,中方焊工“師帶徒”讓屬地焊工持證率達85%,效率提升2倍。
烏籍協調官馬克賽特推動中外管理配比2:1,塔吊司機屬地化率83%。項目創造1600個崗位,帶來1.4億美元稅收。
捐建的光伏科普教室培訓青年1200人次,為5所學校安裝太陽能系統惠及8000師生。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所言“愿在綠色絲綢之路深化合作”,正是這組能源工程的生動注腳。
錫爾河畔的“合”作故事,既有技術標準的兼容并蓄,更有民心相通的溫暖共鳴,在中亞綠洲上,中國與中亞國家正以綠色能源為紐帶,共繪可持續發展的美好藍圖。
尼羅河:千年灌區的轉型“代言人”
——“民眾生活品質煥然一新。”
繁忙的尼羅河如紐帶挽起絲路,盧克索神廟倒影與阿斯旺大壩輪廓共繪歷史長卷。從開羅驅車向北,尼羅河三角洲的綠洲上,一座座高聳的輸電鐵塔牽引電線跨越河道——
這是天津電建承建的埃及EETC500千伏輸電工程,正為千年灌區注入轉型動力。
“拉閘限電的日子已是過去!”當地人對這些鐵塔贊不絕口。
工程新建15條500千伏同塔雙回線路共1210公里,覆蓋人口稠密的三角洲與尼羅河沿線,為3座新建電站搭建電力輸送動脈。
天津電建完成122.8米高的跨河鐵塔、223噸重的塔基建設任務,創造非洲同類工程紀錄。
為守護生態,項目創新“空中架線”技術減少80%河道開挖,候鳥遷徙期設生態觀測點,紅外相機記錄著鳥類與鐵塔的和諧共處。
埃及電力部長謝克爾贊嘆:“中國技術改造了老舊電網,民眾生活品質煥然一新?!?/span>
但建設之路布滿挑戰:夏季鐵塔溫度達60℃,沙暴與酷暑輪番侵襲。中埃建設者錯峰施工,凌晨三四點便奔赴工地,讓沙漠因建設者的身影而熱鬧。無人機架線的“絕技”,常引來村民駐足圍觀。
從中國師傅帶徒到埃及員工獨立施工,項目循序漸進培養本地人才。數十名埃及工程師赴華培訓,大批技術骨干成長起來。
埃及青年瓦力德的蛻變是縮影:從工地翻譯成長為技術主管,他編寫的《中埃工程術語手冊》成為溝通橋梁。征地遇阻時,他帶中國同事修復當地學校,打動農場主薩拉赫促成工程推進。如今,瓦力德已在天津安家,成為尼羅河與海河的“融匯點”。
當海河濤聲與尼羅河朝陽在鐵塔上相遇,兩條文明長河完成跨越時空的握手。在這片灌溉了千年文明的土地上,中國建設者用技術與擔當,讓尼羅河灌區的轉型故事里,既有“中國精度”的工程品質,更有“民心相通”的溫暖注腳,在新時代絲綢之路上續寫著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迪拜河:沙漠奇跡的“脈動”密碼
——“中國功夫了不起!”
迪拜河兩岸,傳統市集的香料氣息與哈利法塔的玻璃幕墻交相輝映。
中國技術正為這座石油之城注入轉型動能——河畔的雙燃料電站晝夜穩定運行,數千塊定日鏡將陽光轉化為永不間斷的電力。中國能建天津電建在這里鋪就的“去石油化”之路,讓沙漠明珠在清潔能源中煥發新彩。
波斯灣畔——
迪拜哈斯彥雙燃料電站這口“鴛鴦鍋”正在汩汩運行。面對燃煤與天然氣雙燃料特性差異的世界級難題,天津電建團隊創新通過全三維建模,精準匹配兩種燃料的爐膛尺寸與受熱面布置,集成低氮燃燒、SCR脫硝等高效減排技術,副總工程師程昆帶領團隊研發的“液壓提升技術”與“多段提升”工法,大幅降低高空作業風險,讓鍋爐安裝精度達到同類機組最高水平。
這座電站處處彰顯“中國元素”。10座灰庫同軸對稱寓意如意吉祥,世界最大封閉煤廠形似京派“條形胡同”,延續四合院文化基因,集成水島將各類水處理系統精巧布局,既獨立成區又內外相通。從投資、融資到設計、建造,全鏈條中國力量的注入,讓項目成為中阿合作的典范。
俯瞰沙漠——
占地相當于6000個足球場的世界最大迪拜光伏光熱項目更顯壯觀。
21200組集熱器單元鱗次櫛比,通過儲熱技術實現24小時穩定發電,為全球“碳中和”提供示范樣本。
但是,天津電建要完成254400支集熱管的焊接任務,堪稱“針尖上跳舞”。
這些厚度僅2.3毫米的薄壁鋼管,傳統人工焊接合格率低、效率差。焊接班負責人王海柱帶領團隊將自動焊機裝車提升機動性,采用自熔技術省去焊材,獨創“集中充氬法”實現整體密封充氬。氬弧自動焊工藝的全面應用,使焊口無損檢測一次合格率高達99%,遠超行業標準,贏得業主“中國功夫了不起”的贊嘆。
如今,這片沙漠正煥發新生——
鏡下滲出的清洗水滋養出零星綠草,200多棵樹木被精準移植保護。32萬戶家庭燈盞通明,年減碳160萬噸。迪拜河畔的電流脈動,不僅是沙漠奇跡的密碼,更是中國與中東在綠色轉型路上的合作強音。
海河潮起,奔向世界??刂剖?/span>跳動的數字,是不同文明對話的密碼;流淌的電流,是“天”作之“合”的脈動。天津電建由“上合峰會”出發,向世界發聲。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文明互鑒之光必將照亮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