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隨著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日益臨近,作為東道主的天津正經(jīng)歷一場深刻的城市蝶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深度參與了天津市迎接上合峰會的一系列城市更新項目,通過市容提升、文化賦能和基礎設施加固,為天津打造出一張精致、安全且富有文化底蘊的國際“新名片”。他們的努力不僅為峰會的順利召開提交了一份硬核的保障答卷,更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服務國家戰(zhàn)略、賦能城市發(fā)展、傳承歷史文脈的城市更新“新范式”。
“國際標準”煥新天津市容
城市形象是天津遞給世界的第一張“視覺名片”。為迎接上合峰會,天津啟動了中心城區(qū)重點區(qū)域的市容環(huán)境治理項目,讓城市“面子”與“里子”同步升級,致力于構建“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國際化景觀體系。中國能建路橋公司承建的工程正是這一宏大體系中的“核心樣板”。
建筑是城市的骨架,在這次更新中,眾多承載著天津城市記憶的地標建筑重煥光彩。通過中國能建路橋公司精細化的整修,和平區(qū)的城市天際線與街景“舊貌換新顏”,繪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道路品質的提升直接關乎市民與賓客的出行體驗。泰安道、河北路、西寧道等道路的翻修工程與建筑整修同步推進。施工團隊不僅對路面進行了全面翻新,更通過井蓋與路面5毫米以內的高差讓翻修后的道路平整順滑,行車體驗大幅提升。“主路+輔路+周邊綠化亮化”同步實施的立體模式讓解放北路與成都道的亮化景觀工程點亮了津門夜空。
歷史文化賦能精神內核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不僅是全球經(jīng)濟合作的重要平臺,更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天津獨特的中西合璧文化、鮮明的紅色基因與濃郁的市井煙火氣,是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被譽為“萬國建筑博物館”的五大道文化旅游區(qū),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峰會期間各國嘉賓“感知中國、讀懂天津”的立體窗口。由中國能建路橋公司參與實施的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qū)基礎設施提升項目——“民園1920街區(qū)”改造工程,在歷經(jīng)數(shù)月的保護性修繕與功能升級后全面竣工。改造后的街區(qū),成功地將民園廣場與五大道公園這兩大城市地標串聯(lián)起來,為這片擁有百年歷史的街區(qū)注入了全新的商業(yè)與文化活力。
這些文化改造工程讓五大道深厚的歷史底蘊變得“可感知、可傳播”,更與上合峰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形成了深層次的共鳴。當各國嘉賓與游客漫步在這片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的街區(qū),親手觸摸老建筑磚縫里的歲月痕跡,聆聽百年宅邸中講述的中國故事時,天津的文化軟實力便轉化為連接世界的“情感紐帶”,讓不同的文明在此相互理解、彼此認同。
“安全底線”護航峰會運行
一場成功的國際盛會離不開堅如磐石的安全運行保障。天津地處海河流域下游,獨特的氣候與地理特征使加強城市內澇防治不僅對民生有益,也能助力峰會“零差錯”的保障要求。中國能建路橋公司承擔的天津市中心城區(qū)大型管道清淤工程二期項目成為守護峰會順利運行的一條“隱形生命線”。
確定了“抵御極端天氣”的核心目標后,團隊對和平、河北、紅橋、南開、河東5個中心城區(qū)的58條主要道路地下管網(wǎng)展開了“拉網(wǎng)式”的排查與清淤。施工過程中,團隊充分運用智能裝備和“夜間錯峰作業(yè)+白天排查摸點”的聯(lián)合作業(yè)模式,既確保了工程進度,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市民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響。
在對近52公里長的地下管網(wǎng)進行清淤改造的過程中,項目團隊不僅對管道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還對排查中發(fā)現(xiàn)的塌管、破損等結構性“病灶”進行了針對性的修復,讓這些服役多年的“地下通道”重新恢復了暢通與活力。此次清淤工程,不僅為峰會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保障答卷,更顯著提升了天津中心城區(qū)管網(wǎng)系統(tǒng)的“韌性”,為城市長期應對內澇風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能建路橋公司在2025年上合峰會天津保障工作中的一系列實踐,本質上是一場“服務國家戰(zhàn)略、賦能城市發(fā)展”的雙向奔赴。隨著上合峰會的臨近,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精致大氣的天津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這些城市更新項目不僅為上合峰會留下了“看得見的精彩”,更在這座城市埋下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種子”,回答著新時代城市更新問題的答案。(完)
報道鏈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6997610heuqzxzdf.shtml